乡镇党委书记在全市驻村第一书记培训班上的授课

时间:2024-11-06
字数:7063字
老文笔
复制下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您好,老文笔写作网

大家好!

内容来自:老文笔写作网

我是**党委书记**,今天能和大家一起沟通交流基层工作经验,我感到无比荣幸。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勇挑重担、真抓实干,全力做好乡村振兴“答卷人”。 内容来自:老文笔写作网

首先,向各位简单介绍一下**镇的基本情况。**镇位于**县城西,总面积60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下辖36个行政村,2个社区,其中脱贫村15个,是**县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乡镇之一。**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时期形成村落,宋代因冶铁、采煤、制瓷等行业发达、商贸繁荣,明朝时易名**镇沿用至今。

时至今日,**镇镇区面积已达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万人,各类市场主体900余家,是**市镇区面积最大、人员最密集的乡镇之一。近年来,在**镇全体党员干部的努力下,先后获得省园林城镇、省生态旅游示范镇、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先进单位和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下面,我结合在基层的工作感受和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一些思考,给大家做以简要报告。不妥之处,请大家多批评指正。

一、农村工作直接面对的就是人民群众,必须真心用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雪中送炭,纾难解困,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做好乡村工作,我们各位第一书记更应该如此:

一是要服务群众、一心为民。李世民的《晋宣帝总论》中谈到:“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意思是天地虽然广袤无垠,但是黎民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封建时代的皇帝还有这样的认识,作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新时代共产党员,我们更应该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要厚植为民情怀,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真心实意给群众解决问题,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二是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我们干基层工作,要经常和群众打成一片,摒弃官僚主义,多接地气,脚底有泥,心中有底。基层干部只有脱下西装皮鞋,多深入田间地头,放下架子多拜群众为师,弯下身子多听群众的牢骚话,面对批评意见不挑肥拣瘦,关心群众疾苦不虚伪矫情,始终坚持从具体实践当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确保我们的工作不踩空、不偏向、不迷航。同时还要埋头苦干,《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国务院改革先锋奖获得者,优秀地委书记杨善洲曾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这种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精神永远不过时,永远需要发扬。大家都知道毛竹,前四年时间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仅仅只长了3厘米,从第五年开始,便以每天30多厘米的速度生长,仅仅用六周的时间就能长到15米。其实,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将根向地下深扎了近5米,这样的生长方式为它今后长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人做事亦是如此,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只要你埋头苦干,多干事不惹事,多埋头不出头,把全部精力和智慧投入到具体工作中,放到事业上,不断转变作风、提升素质、提高能力,群众看得见,组织自然看得见,你也自然会出头。

三是要履职尽责、担当作为。责重山岳,能者方担之。敢于担当作为,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品质。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党员干部是否能够履职尽责,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检验领导干部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依据。“履职尽责”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完成自己分内的事,并对其结果负责。如果我们连自己本职工作都不想做,做不好,遇事就躲、躲不掉就推、推不了就耗,那就更谈不上担当了。整天无头绪地忙于事务不一定就是尽职担当,一定要学会从事务堆中跳出来 ,腾出主要精力来想大事,抓大事。什么是大事?就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已经决定了的方针政策,怎么落实?要思考、研究;执行当中还有什么障碍?要想办法克服、排除;同时,还要考虑在贯彻落实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应对,这些都是大事情。同时,还要考虑我们下一步该干些什么,每年为村上办成几件大事。如果在农村工作了好几年,面貌不改、山河依旧,别人怎么看你,你怎么向群众交差,怎么对得起自己付出的大好青春?

二、基层党建是确保各项政策落地的根基所在,必须不断夯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出现‘断头路’,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有效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抓紧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各种短板,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建强基层组织,是驻村“第一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抓住了党建,就抓住了驻村工作的牛鼻子。

一是要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担任第一书记首要职责就是要建强村级党组织。要重点围绕增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促进担当作为,帮助培养后备力量,吸引各类人才等各个方面,和支部书记一道抓班子、带队伍,用系统思维去落实党建工作。要认真抓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机制落实,推动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结合农村党员积分管理制度的落实,把党内组织生活参与情况也纳入积分管理,经常提醒党员注意身份、注意形象。对个别混同于一般群众,拒不缴纳党费,不履行党员义务,甚至操纵、煽动、组织群众上访的党员,不但要扣分,一定要严肃处理,这里就需要发扬斗争精神了。要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支部一班人的积极性,遇事多商量,把日常工作分解到每一位两委干部,集中他们的聪明才智,共同做好每项工作。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为党员和群众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发表意见的渠道,并注意收集好群众的意见,明确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要学会集中大家的智慧。对大家的意见进行归纳综合、提炼选优,制定出既符合上级精神、又符合村情民意的正确决策。

二是建好阵地、搞好服务。村级党群服务站是两委干部的工作阵地,也是组织全村党员、群众开展各项活动的阵地。把阵地建设好,既可以提升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又能全面提升党员、群众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如果村室破破烂烂、杂乱无章、垃圾遍地、野草丛生,我们村干部自己都不愿意待在那儿,党员、群众谁还愿意来?就更别提组织活动、服务群众了。近年来,各级财政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村级阵地建设,硬件问题解决了,但日常维护、作用发挥仍不平衡,有的好,有的差。有的村还有关门现象,有的村卫生脏乱差,我认为凡此种种,群众心里是不会满意的。这方面,各位书记一定带领两委班子着力改进,切实把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好、管理好、作用发挥好,为我们开展工作、服务群众提供一个舒心的环境。此外,还要时刻关注好困难党员、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情况,定期不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还是说今年三夏生产中,**村第一书记组织机械、人员,帮助困难群众抢收抢种,确保颗粒归仓,受到群众一致好评。这样做所产生的社会效应,绝不是可以用几百块钱、几十斤粮食所能衡量的,它可以极大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俗话说:“难时一把米,富时一斗金”。试想,如果我们的党支部能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何愁得不到群众的拥护?我们的工作又咋会推不动呢?

三是要全力推进“五星”支部创建。这是去年以来省委抓基层组织、基层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各位书记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把“五星”支部创建作为强村富民的重要抓手,将本支部发展规划与各项星级创建标准紧密结合,带领村两委干部在“三零”创建、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倡树文明新风等工作中对标先进找差距、查摆问题促提升,找准问题症结,对症下药,补齐短板,真正落实党建、业务“一盘棋”要求,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让“五星”支部创建为乡村发展引领方向、激发动力、提供保障,以党建工作的高质量,提升各项工作的高水平,做到党建和业务两手抓、两手硬。像我镇**村,原来是个问题村、信访村,在驻村第一书记的支持下,以五星支部创建为统揽,从人居环境整治做起,发展产业、改善民生,去年摘下了信访村的帽子,被提名为四星级党支部。

三、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必须奋力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既是对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清醒认识,也是告诫全党,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三农”的基础地位都不会改变,都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总书记指出,在过渡期内要做到“四个不摘”(责任、政策、帮扶、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我们要有底线思维,要全力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要重点关注脱贫户、监测户等重点群体以及因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群众的生产生活,多入户走访,多联系在外务工群众,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穷尽一切办法确保不让群众返贫。比如没就业的就联系渠道助力就业,有重病的就及时帮助申请临时救助或办理低保降低自付费用等,要和村上两委干部商量着怎么采取好的帮扶措施解决群众的困难。

二是发展产业、稳定就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核心是增加群众收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但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并不是盲目跟风,更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一定要以稳就业促增收为目的,结合群众意愿、自然条件、市场方向等因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这就需要发挥我们驻村干部有知识、有眼界、有资源的优势,真正找到适合本村、本地区发展的产业。如**村在帮扶单位市生态环境局的支持下购买了机械设备租赁给企业,**村在多方调查后购买雾炮租赁给企业,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村自主发展了艾草加工和渔具加工,推动电商产业快速发展,这些都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我们各村都建的有劳务服务站,要真正发挥作用,我们要及时掌握村内劳动力的就业意愿和需求,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密切联系用工企业和单位,有效解决用工难和就业难问题,助力群众就业增收。去年以来,我们**镇完成“人人持证,技能中国”培训638人,开发公益岗位70余个,有500余名群众走上就业岗位。仅易地搬迁村,经劳务服务站介绍到周边企业务工的人就有130余人,既增加了群众收入,又提升了支部凝聚力、向心力。

三是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去年以来,我省开展了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乱堆乱放、乱倒乱扔、乱搭乱建)(清垃圾、污水、塘沟、违建、杂物、残垣断壁)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大部分村、镇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个长期坚持的工作,抓手是“整”,重点在“治”,关键在“人”。如果仅仅依靠我们的力量,可能短期内会有一些成效,但注定难以持久。要发动全村群众的力量,发挥五老作用、实行网格化管理。我们抓好周五全民洗城活动,组织各单位参与镇区环境整治和街道治理,提升了镇区品味;抓好周六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孩子和家长共同融入清洁家园活动中,既实现了亲子互动,也改善了环境。同时,我们各位书记也要发挥自身优势,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争取派驻单位的支持,加大对基础设施以及人居环境整治的投入力度。工作中,我们想方设法地去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从全民洗城干部“领着干”,再到小手拉大手群众“自觉干”,营造了人人参与环境整治、人人共享美丽成果的积极氛围。目前大部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都相对完善,非贫困村的条件相对较差,这在全市可能都是共性的。要加大对非贫困村的投入,想方设法改善非贫困村生产生活环境。总之,人居环境工作是群众看得见、最关注的工作,也是提升群众满意度,改善干群关系最直接、最有效的举措,所以我们务必要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四、社会治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压舱基石,必须加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为了让基层治理中的各类问题“看得见”“有人管”“管得着”,我镇融合乡镇机构改革,接续安全、环保、消防等领域的“多网合一”工作实践,探索实施“三项融合、一网兜底”的“六位一体”社会综合治理体系,构建“一个中心”总调度、“一支队伍”抓治理、“一张网格”管全域的社会治理新模式。这里,我给大家报告一下我们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几点探索。

一是职能融合、阵地共享,变“九龙治水”为“握指成拳”,实现“一个中心”总调度。

一是成立以党委书记和镇长任双组长的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集中会商研判、指令统一派发、任务全程督导、成效严格考核”工作机制,确保试点工作高起点部署、高标准推进。二是整合与社会治理紧密相关的平安建设、综合执法、应急管理、人民武装、便民服务、执法监督六大职能,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实现便民服务“一站式”、社会治理“一体化”。三是建立“多智融合”指挥体系,整合公安平台、雪亮工程、蓝天卫士、应急消防等多个部门的数据资源对重点领域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多部门集中办公,实现综合指挥、会议研判、矛盾调解、便民服务、训练备勤、12345民呼必应政务服务、网格化派单管理等多功能融合,做到“一屏观全域、一键调全镇”。

二是人员整合、提升素能,从“有责无权”到“权责合一”,锻造“一支队伍”抓治理。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将便民服务员、人民调解员、文明宣讲员、生态环保员、宗教协理员、舆情信息员、应急救援员、安全排查员、治安巡逻员等九员职责合一,在各村组建“全科网格员”。整合应急、环保、消防、市政、基干民兵和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等多方力量,成立53人的综合执法队,下设三个执法中队,承担市场监管、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社会稳定等多个领域执法职责,有效解决了执法缺位、力量不足的问题。二是建强基层基础。切实管好用好一村一警、一村一员,对38名“全科网格员”,做到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常态化排查网格内矛盾纠纷、安全隐患、食品卫生、乱占耕地等各类风险事件,用脚步丈量发现问题,一般问题现场处置,复杂问题上报指挥中心会商研判,确保各类风险隐患“看得见”、办理结果“成闭环”。把基层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至“神经末梢”,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变成“零距离”,切实增强为民服务能力。三是增强素质能力。定期邀请应急管理、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等局委业务骨干,围绕风险隐患排查、矛盾纠纷调解等领域开展培训,全面提升网格员“吹哨”排查能力和执法队员“应哨”出击能力。同时,加大日常预警、预演力度,经常开展地质灾害、防汛抢险、森林防灭火等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应战能力,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三是管理统合、镇村联动,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服务”,推动“一张网格”管全域。

一是建好网格“前哨岗”。将全镇划分为38个一级网格(村级),182个二级网格(小组),3个专属网格(教育、卫生、“九小”场所),实现镇域社会治理全域覆盖。构建“综治中心(镇)—网格员(村)—协理员(组)—农户”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按照“网格收集、中心派发、部门落实”的工作模式,发现隐患随时上报至综治中心进行研判,并及时派发至各职能部门配合办结,同时由执法监督部门进行督导评价,闭环管理,确保群众需求在网格发现、信息在网格采集、矛盾在网格化解、服务在网格开展、问题在网格解决,实现“全域覆盖,一网兜底”。二是用好村级“桥头堡”。将社会治理与五星支部创建、“三零”创建同频共振、共建共享。常态开展便民服务、排查化解、隐患整改等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类隐患矛盾问题,做到“无死角”“无遗漏”。充分发挥“五老”“乡贤”的积极作用,建立村民“说事堂”,对各类苗头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同时,发挥网格员宣传带动作用,动员网格内群众积极参加清洁家园、创文创卫、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共建共治共享和谐美丽家园,全力推进社会治理取得实效。三是筑牢乡镇“主阵地”。采取日会商、周研判的工作机制,一般问题由综治中心负责人每天召集网格员、执法队员进行会商解决,做到问题处理不隔夜;复杂或紧急问题由书记或镇长召集相关班子成员和部门负责人,随时召开研判会,研判预警、化解消除;同时每周由书记或镇长组织召开调度会,对上周工作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开展研判,并研究部署本周工作,确保群众大事小事、急事缓事,事事有人盯、件件有着落。

我们虽然探索了一些做法,也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希望各位书记不吝赐教、多多指导。

同志们,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让我们继续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扛起乡村振兴责任与担当,用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争当熟悉农村情况的“知情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路人”、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贴心人”,脚踏实地、笃行实干,共同答好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考卷”。

最后诚挚地邀请各位书记抽出时间多到**走走看看,多提宝贵意见建议,我在**欢迎各位的到来,谢谢大家!